我们不同情蚂蚁,但我们需要金服!
青萌 2020.11.07 1974 6
前段时间封闭期18个月的5只蚂蚁基金为蚂蚁金服上市做足了准备,我也买了一点,总计发放收益三次,累计收益67元。蚂蚁金服没有按计划上市,我是表示遗憾的...
11月3日晚,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暂缓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,理由是蚂蚁集团高管被约谈,以及“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”,导致其不符合上市条件。
随后,蚂蚁集团紧急发布《致投资者》回应,称决定于香港联交所H股同步上市的计划也将暂缓,同时表达了对投资者的歉意。
关于蚂蚁集团上市暂停的原因,相信大家已经听过不少了。比如较严重的资产证券化问题,用30亿元的资本金发放了3000多亿的贷款,杠杆高达百倍,风险更是无以复加。
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蚂蚁集团存在这样那样的隐患,却依然能走到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的位置?究竟是什么构成了它存在的合理性?
从蚂蚁的诞生说起
蚂蚁集团的前身是阿里巴巴的子公司“小微金融服务集团”。虽然小微金服2013年才正式成立,但它的主要业务——放贷,于2009年就已经在阿里内部孵化成型了。就像小微金服的名字一样,它面向的客户群体是小微企业。由于刚经历过08年的金融海啸,国内银行普遍收紧信贷,小微企业想获得贷款异常艰难。阿里看到了他们的需求,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。
起初,阿里并没有单干的意思,而是选择与银行合作,利用旗下B2B平台的信息网络,向银行提供企业的信用记录,以此帮助银行筛选客户。
然而,阿里的平台只有一些基本面数据,在银行看来并不怎么“靠谱”。为了打消银行的顾虑,阿里与建设银行各拿出2000万建立风险资金池,当不良贷款高于一定比例后,多出部分由阿里承担损失。
尽管阿里展现出了足够的诚意,但大多数小微企业依然无法从银行拿到贷款,审批通过率只有可怜的2%。这是因为银行有一套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风控理念,不符合条件就是不符合条件,靠阿里巴巴根本撼动不了这座牢固的巨塔。
不过这也不能怪银行。小微企业做的都是小本生意,借钱也大多是为了填补资金链条,解燃眉之急,因此利润肯定不会太多,风险又相当之大。换做是你,也会更愿意借给信用良好、营收稳定的大公司。
但对于小微经营者来说,只要一笔货款没周转过来,轻则损失客户,重则公司破产,后果不堪设想。但凡有过借钱经历的人都知道开口有多难吧?在消耗掉所有人脉后,就只剩下两条路:银行和高利贷了。前者行不太通,后者则是更深的深渊。
理解了小微企业的难处,你就能理解蚂蚁为什么有这么多支持者了。在他们看来,这个公司叫什么不重要,管你是蚂蚁金服也好蜻蜓金服也好,只要能帮我解决问题,就是好的企业。
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。2010年阿里拿到了杭州和重庆两地的金融牌照,成立了阿里小贷;2014年中国银监会同意蚂蚁成立网商银行,他们的“小微”生意越做越大。
所以,万千小微企业庞大的借贷需求才是蚂蚁的立命之本,重点不在“蚂蚁”,而在“金服”。
工具无错人有错
说完企业,我们再来说说个人。
如果说小微企业的需求是借到一笔“救命钱”,那一般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呢?
答案是支付工具和金融工具。
支付工具很好理解,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支付宝。快捷支付、扫码支付、刷脸支付……这些支付功能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。你不一定是察觉不到,也有可能是把它当成了稀松平常的世界的一部分。
比如,你现在在网上买东西,浏览下单支付一气呵成,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。然而在十几年前,线上支付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,要跳转好几个页面,输入好几次密码。即使用最方便的支付宝,支付成功率也只有62%,体验十分糟糕。后来,随着快捷支付的问世,支付宝的支付成功率提升到了98%,人们再也不用被繁琐的支付步骤困扰了。可以说没有先进的支付工具,就没有今天发达的电商。
金融工具可能比较抽象,但我举一个“理财”的例子你就能明白了。
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理财都被认为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,普通人要么没钱,要么搞不清它的原理,要么畏惧风险,不敢轻易试水。但余额宝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。
2014年,余额宝凭借周期短、利率高的特点火爆一时。虽然现在它的利率已经没比银行高多少,但以它为代表的金融工具大大降低了理财的门槛,让普通民众也有了参与金融活动的资格。
我举这两个例子,并不是想说明阿里的产品有多伟大,而是想让大家明白,这些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,真正可恶的,是那些扩大工具用途的别有用心之人。
比如,此前花呗做的一系列广告就广为人病诟。其中有一条广告如下图所示,给女儿过个生日竟然还要用到花呗,这是我们真正应该警惕的,是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。如果只是想减少等待的过程倒无可厚非,但如果掉进消费主义陷阱,把寅吃卯粮当成一种习惯,久而久之无论的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一种不稳定因素。
总之,不要把人的过错怪罪到工具上。谁惹的麻烦,就让谁来承担后果。
结语
在这场“蚂蚁风波”中,我看到了不少全盘否定的观点。因为蚂蚁做得不好,所以就反对它的一切,不由分说一棒子打死。
其实大可不必如此。说到底蚂蚁最大的症结还是缺乏监管,对于它合理的部分,可以予以保留,对于不合理的部分,要及时剔除。
多年前的一次访谈中,马云说过,“政府需要,我就把支付宝送给政府。”
不知现在,是不是到了“上交国家整顿”的时候了呢?
总之还是感谢蚂蚁借呗给我提供的额度,万一急需,两分钟就能到账...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处理...